今年再没有比这更受期待的电影了。
话题阅读量,37亿。
担心4个月,3天前宣布定档,预售7小时票房过亿。
不负期待?
今天看过后Sir终于可以说——
是!
少年的你
导演曾国祥,主演周冬雨、易烊千玺。
青春题材。
啊不,是青春现实题材。
前一种不稀罕。
而后一种绝对是珍稀物种。
青春,曾国祥已经用七月与安生交出过惊艳的答卷。
现实?
不卖关子,这就上硬菜。
故事开始于一场高考前夕的意外。
花季少女坠楼而亡。
班级、同学、老师、学校、家长、**,乃至社会全都牵扯进去,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。
雪球的核心,是两片偶然粘结在一起的雪花。
复读插班生陈念(周冬雨 饰)。
单亲家庭,母亲(吴越 饰)是被追债的老赖,住着老破小脏乱差的房子,债主随时找上门。
如果生活是一场赌局。
陈念刚上牌桌,拿到的**却是负的。
唯一的一把梭哈的机会,就是高考——
考出去,跳出去,到另一个地方活下去。
社会混混小北(易烊千玺 饰)。
父母离散,十三岁辍学,靠倒卖手机混迹街头。
磨利了爪牙,学会了丛林里的生存法则,只有够狠才能活下去。
事情总是这样——不幸会优先找上那些已经足够不幸的人。
胆怯、自卑的陈念来到新班级,等待她的是欢迎吗?
不是。
是“**是欠债不还的老赖”。
家庭残缺、母亲出走,没有引起同情。
反而成了嘲笑和排挤的理由——
妈妈不检点,女儿肯定骚。
于是流言中伤,集体孤立,**羞辱……欺凌就像瘟疫,让原本“健康”的人,也变成自己认不出来的面目狰狞的模样。
妈妈一直对她说:忍一忍,考上大学了,就好了。
她,忍得过吗?
街头求生的小北,赢得满身伤痕,那是他的战绩功勋章。
他相信:只要我挨住打了,够狠了,就再也不会被欺负了。
他,挨得住吗?
某天夜晚,陈念忍不了,从学校逃出来。
正好遇到街上被人揍得最惨的小北。
陈念拨通报警电话。
反而被混混们抓住。
要求和这个被打的陌生男孩当街亲吻供人取乐。
△ 值得一提的是,这也是易烊千玺的银幕初吻
两个在不幸中挣扎的人,从此命运发生了交集。
互相舔舐伤口。
互相把自己的背弯下来,当做对方跳出泥沼的垫脚石——
小北答应陈念,保护她一个月,帮她顺利完成高考;
陈念答应小北,考上大学后,以后有能力了一定回来带小北离开。
一言为定。
你保护世界
我保护你
在观众已经近乎默认青春剧=甜剧的今天。
少年的你无疑是一把撒在现实伤口上的盐巴。
学业竞争,家庭失格,同龄人之间的挤压踩踏,还有蠢蠢欲动的荷尔蒙和暴力。
Sir不否认少年的你,也许是小清新、小美好、小时光的。
但那些被侮辱、被损害、被打压过的少年。
他们的心事又向谁说起?
这,就是压抑了太久后爆发出的回答——
一部优秀的作品,不能以题材的正确性,狐假虎威地抢占道德高地。
只讲主题正确,不讲制作诚意和水准的自我标榜,是一种耍流氓。
好题材。
更需要好呈现。
记住这些名字:监制许月珍、导演曾国祥、编剧林咏琛、李媛、许伊萌,摄影指导余静萍、造型指导吴里璐、声音指导黄铮……
少年的你延续了七月与安生的班底。
周冬雨已经有金马影后傍身。
易烊千玺呢?
影帝有没有不好说,反正今天热搜已经上了个遍。
看完后,Sir对于少年的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张张特写的……
脸。
都是铆足了劲的青春,都是真实的疼痛感。
陈念的脸提炼一个字,就是恨。
瘦弱,慌张,但有一种东西无比坚定地扎根在心里。
七月与安生周冬雨的哭戏让我们刮目相看过。
因为“丑”。
这一次,Sir看到了她哭出了更多层次。
当母亲老赖身份被揭穿时,那种耻辱与愤恨。
无家可归时,寻求小北帮助时的无助与羞愧。
还有一种,是不知怎么的,就流下泪来。
看出没,少年的你绝没打算过用哭戏来博同情、赚眼泪。
哭,可以是示弱,可以是威胁,可以是交易。
只有在放松警惕时,眼泪才会出卖自己的内心。
这是陈念学会的生存法则。
小北恰恰相反。
他是一个泪腺已经训练得不会打开的人,他的眼里只剩下了戾。
易烊千玺在长安十二时辰里,已经成长过一回。
但少年的你才是他真正的成人式。
在电影里,导演一定在想着法子磨砺出易烊千玺的质感。
比如,脸上的伤。
比如,背后的疤。
最重要的,眼神。
虽然是戾。
但刘北山的戾,骨子里,是惧,是自卑。
小北说,陈念太干净。
但小北自己呢?
你看他们的眼神。
如果不是一样,两人又怎么可能彼此确认。
当然,Sir并不是说他们的演技已经炉火纯青。
毕竟创作团队也帮了不少忙。
服装造型。
陈念以校服为主,即使是家常服,也透露着小家碧玉的矜持、害羞,加上周冬雨本人的外型,观众一秒钟入戏。
而小北,则多用了街头元素,格纹衬衫,破烂仔裤,梳起来的发髻,看起来好几天都没有洗,像一只流浪狗,多疑、易怒。
更让人称道的是摄影。
阴天,街灯、霓虹……这些光效的运用,像画笔一样涂抹在足够年轻、高级的脸上。
增加了黑暗的氛围,让主角颜值还更耐看。
这不才是鲜肉小花该有的“看脸”。
电影与现实契合最紧密的,当然就是高考,片中也有倒计时、纷飞的考卷,还有那些被许诺的志愿。
众生态,一个月毕现。
电影中,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,是高考。
第一人称视角的分发试卷,考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兴奋与紧张。
都在不断地给电影的真实性加码。
Sir一直很好奇。
作为一个不曾经历过内地高考的人,导演又能怎样去切入这个故事。
在幕后的特辑中。
导演比较了与七月与安生与少年的你两部影片之后,给出了答案。
……完全不同风格的电影,但唯一我觉得有一个延续的话就是,保持人物对情感的细腻的处理吧。
情感。
不论如何宏大的叙事,情感是互通的。
用情感去挖掘人物的内心最深的那一层。
你挖得越深,打动的人,就越多。
这种走情感路线,也是七月与安生当年即便故事存在缺陷,也依旧能够打动观众的原因。
也是因此,如今的少年的你能够超越现实题材的枷锁,突破表达的禁忌,成功地把一个社会题材的作品,搬上大银幕。
我们应该如何去看高考前夕的校园?
this was our playground.
this used to beour playground.
许多年后,已经成为一个英语老师的陈念在英语课上带着学生反复练习这句话。
used to be 比was 好在哪里?
它代表着一种失去,不可挽回的惋惜,情感上更加深沉。
失乐园。
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·弥尔顿,用12卷的长篇史诗,描述了人的原罪与堕落。
playground即乐园。
电影里用了一段极美的蒙太奇去展现少年的快乐。
友情?爱情?还是亲情?
没有半点亵意,没有丝毫不堪。
是两个少年身世凄楚,同病相怜,因此报团取暖的温柔。
是两个少年深陷淤泥,却仍旧敢于仰望天空的少年气。
这也就是许多年后,陈念反复念叨的“used to be”的原因。
这也是Sir看到最后,倍感欣慰的地方,
两个人经受的伤害,并没有将他们异化成继续活在丛林里可憎可厌的大人,成为被狭隘欲望驱使的“怪物”。
他们再回望高考前的一段岁月,庆幸的是:
没有不真诚,也没有丧失对爱的信心。
欺凌,有伤痕,但不能让它以绝望封锁一切,从生命到希望。
华语的现实主义题材,不止于揭露,更重在“种植”。
启发观众、传递暖意,更为希望提供讨论方法论的空间。
“少年”之前,药神已经做到。
少年的你是现实题材又一次成功的类型片尝试。
片中,**郑易(尹昉 饰),也是陈念和小北之外的第三个少年。
冲动,易怒,嫉恶如仇,少年气。
在一开场的跳楼事件之后。
黄觉饰演的老**,就跟郑易传授经验:
校园案件,往往错综复杂,处理起来必须慎之又慎。
郑易不信,结果屡屡碰壁。
不仅调查取证困难,解决问题更是无从下手。
而郑易的困境,也正代表了当下社会对于校园问题的处置两难。
在开玩笑和欺凌之间,在受害者和受害者羞辱之间,找不到一条标准。
可一旦过线,伤害往往会伴随终身。
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,不仅是发展中国家,甚至是发达国家也面临这个问题。
但面对这一现象,有“怪圈”。
更多更大的伤害发生之后:受害人责备。
为什么是你,为什么不是别人,是不是问题出在你身上?
加之复杂、具体的环境生态,比如贫富差距,比如留守儿童、比如性别歧视等等。
敢管的,管不了,能管的,不敢管。
这就是这种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。
少年的你呢,郑易角色的设置代表的是一种魄力、勇气,以第三方的介入,要打破陈念们的“恶性循环”。
他要对抗的就是老**的油腻、妥协。
如果正义松懈一毫,邪恶就会过分一丈。
惊喜还在电影的彩蛋。
国家对校园案件的重视,及时和迅速。
甚至在电影上映的前几年,教育部门就已经在出台新的措施去预防。
甚至,就在电影上映的最近一周,事情都在慢慢得到改善。
如今正值未成年保护法的修订时期。
回到电影的主题:少年与你。
对于个人,陈念们,小北们,Sir想说,要勇敢、要坚持,不要怕爱,也不要放弃真诚。
因为只有这些看似孱弱的东西,在多年之后,会让你想起青春期,仍是有一方乐园,一片暖意。
而对于世界,少年问题,是世界观的问题,如果它是斗兽场,那人生只有恶意满盈,无望无休。
今天,Sir强烈推荐少年的你,勇气与爱,是最干净的少年面容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吉尔莫的陀螺